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新闻 > 区县政协

产业帮扶是最直接的帮扶方式 ——记基层政协委员扶贫担当

作者:刑静 发布时间 : 2020-09-17 发布单位 : 大通湖区人大政协联工委 点击数:

“接到宏硕的收粮电话,我就赶紧来了。今年再生稻收成还可以,头季稻有1100多斤,宏硕给我们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200元/吨,跟着宏硕干我们有信心,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大通湖区大西港村贫困户李祖训将今年新收稻谷送到宏硕生态农业合作社时说。

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是2015年熊姣军成立的,熊姣军说,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力量帮助并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稳定脱贫。

5年前,当熊姣军初次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摆脱贫困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认为她只是喊喊口号,毕竟在农业上要有所作为太难,更何况还要带着其他困难群众。可倔强的她并未在乎他人的语言,坚持带着她的团队,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制定详细的产业帮扶方案,给贫困户承诺提供生产资料、提供播种育秧、提供技术指导并且保价回收,通过种种举措保证贫困户生产“零风险”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多次上门宣传后,贫困户们终于被她的这股子韧劲深深打动了,纷纷签订了产业帮扶合同。对于没有签订合同的贫困户,熊姣军也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采取高于市场价的原则回收农产品,对于不打算自己耕种的贫困户,熊姣军就溢价流转土地,并从自己的公司拿出工作岗位进行深度帮扶。

贫困户何中香是宏硕合作社中的一员,她的13亩农田入股宏硕合作社后,熊姣军也为她提供了合适的岗位。一年下来,合作社分红加上工资性收入达五万多元,凭一己之力轻松实现脱贫致富,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5年来,熊姣军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就业帮扶、赠予生产资料、培训生产技术、溢价流转、加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入到熊娇军产业发展大军的贫困户从最初的150多户到至今的625户,从最初为贫困户年增收60万余元到现在的300多万元,一串串数字心连心,一项项成绩硕果累累。

熊姣军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产业帮扶领头人,更是一名农业科技革新的推动者。她积极与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坚持科技引领农业,先后同湖南农大、华南农大、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在宏硕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了罗锡文院士试验工作站、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工作站和上海海洋大学河蟹现代化养殖基地等。她坚信发展产业是最有效的帮扶方式,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为保障农业产业的技术后援,引进并培养了18名农业高才生。同时与南县助农农业黄庆明联合成立“益阳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发展了170多农业从业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熊姣军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带领协会成员、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贫困户农业生产把脉问诊技术指导,坚持每年组织1000余人次贫困群众参加农技培训。在今年小龙虾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熊姣军大胆转型,投产稻蟹混养示范田500多亩,根据目前市场行情预计增收200多万元,为稻虾产业转型打下坚强的基础。贫困户前路有人引,后方有保障,手里有技术,对脱贫致富之路充满信心。

熊姣军说她有一个理想:希望能够在未来三年实现创一个品牌,带一片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推动大通湖成为全国的优质粮源供应基地。现在的她正朝着她的目标,一步一步奋进,相信三年的目标也会一一实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