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1日,市政协正式开启《今日长征路》学习考察之旅。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三看”,即看发展变化,看绿色生态,看人文历史,从而更多更好地汲取红色因子,激发广大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建设富饶、创新、开放、绿色、幸福新益阳的豪情。为及时报道长征路上的发展变化与历史人文,本报特派记者全程参与,沿着当年长征路,采写老区今天发展,感受伟大长征精神。从今天起,本报开辟《今日长征路》专栏,为读者讲述长征路上的过去与今天,多角度展现今日长征路。本报记者谭绍军通讯员余文武
我们是怀着虔诚的朝圣心情来到瑞金的。“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就听到党史专家们如是说。
这话一点不假。千万别小看了瑞金这个位于福建、江西与广东三省交界偏僻之处,即使在大比例的中国地图上,也很难被一眼看见的小城,在80多年前的中国,它是那么耀眼。那是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后来又召开了“二苏大”,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苏维埃共和国“国土”总面积一度达到4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000多万。瑞金成为一座苏维埃京城,一座在当时的中国除南京之外的另一个首都,改名为“瑞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建立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的那段难忘岁月,在这片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赤色匪区”的土地上,祥和的景象出乎当时所有中国人的意料。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当时的瑞金,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我们只知道,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瑞金被称为“红都”。因而,市政协特意选定瑞金为此次“今日长征路”学习考察之旅的起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好好地拜谒这个让我们无比崇敬的红都,来一次心灵的洗礼。
从益阳到瑞金,全程高速,足足700公里,走了整整8个小时。到达瑞金的时候,已时近黄昏。可大家似乎没有半点困倦,在路边小店草草填饱了肚子,市政协主席黄加忠便领着我们在瑞金城里转悠。我们这儿看看,那里瞧瞧,红都大道、长征路等一条条嵌印着当年京都红色印记的宽阔马路笔直通向远方,一幢幢现代气息十足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入夜,千万盏华灯齐放,到处流光溢彩……我们入住的酒店位于瑞金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是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大小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车来人往,机声隆隆,一派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地一位散步的机关干部告诉我们,现在的瑞金,已逐步形成十字形高速公路网和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从市区出发,10分钟内,可到达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高速公路路口,3小时车程可到达厦门、泉州、南昌等地以及全国最大港口之一的厦门港。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瑞金发展的支持与政策都很好,尤其是2014年7月,瑞金列入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市),赋予瑞金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瑞金振兴发展,瑞金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踏步前进在建设更具魅力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
漫步瑞金街头,我们忍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当年方志敏烈士的话再次在耳畔响起:“我相信,到那时,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苦脸,富裕将代替贫穷,健康将代替疾苦,智慧将代替愚昧,友爱将代替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凄凉的荒地。”今天的瑞金,今天的中国大地,不正如方志敏烈士所期盼的么?
拜谒红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那是必须进去好好看看的。4月12日一大早,黄加忠就率领我们直奔这个驰名中外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位于长征路上的红都广场。通往红都广场的市区道路两边,竖立着飘扬的红旗雕像,上面骄傲地写着“将军县”三个大字。进入广场,但见蓝蓝的天空下,远远地就看见“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大幅标语;下方则是“红色故都七彩瑞金”八个烫金大字,气势夺人。这些,无不透显着瑞金人的自豪与骄傲。单看这外景,我们就忍不住啧啧慨叹:这里不愧是我国首批百家重点博物馆。博物馆收藏有1万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叫人眼花缭乱。一路看去,说不清是什么心情。在这里,我们才知道,瑞金先后有4.9万人参加了红军,其中,3.1万多人走上了长征路;仅在红军战略转移前,瑞金县一个月就突击“扩红”参军5400多人,完成中央组织部、中革军委下达任务的130%,成为“扩红”突击模范县。后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倒在了红军长征路上。新中国成立后,能够找到的有名有姓的就有17393人。“瑞金人有资格自豪与骄傲!”走出博物馆,我们如此感慨。
在瑞金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至今留有180多处革命遗址,是全国重点革命历史文物最多的县市之一。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军事、外交、教育、土地、财政、司法等等多个政府工作职能部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工农民主国家的成功尝试,是新中国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00年前后,52个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相继到瑞金“寻根问祖”,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修缮或重建当年相关部委办公旧址。如今,这些黄土色的墙、黑色的瓦、方形木窗、红色木门构成的老建筑,已成为瑞金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置身其间,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红都瑞金。现在,瑞金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瞄准“把瑞金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红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下大力气开发建设,已逐步形成了叶坪、沙洲坝、云石山等数个红色旅游区,只不过是,这些景区还在进一步提升过程中,看得出,四周的好多花草树木,都是新栽的。就在我们离开瑞金的那天,还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投资瑞金红色旅游开发。
瑞金的革命旧址景观太多了,我们不可能寻遍革命旧址群的每一个,只不过是重点拜谒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等少数几个重点旧址。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红井,沙洲坝革命旧址群里最有名的亮点,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小学课本上那篇著名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到了瑞金,当然要去看看当年毛主席带领政府工作人员为当地群众开挖的这口水井。远远地,就看见有人在那里拍照,不少人还打了一桶水,拿着竹端子在慢悠悠地啧啧喝着。“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人民挖的井,还在造福于人民啊!”同行的一位政协委员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