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室工作 > 文史学习委员会(研究室) > 工作动态

“今日长征路”之十七——一对银耳环

作者: 发布时间 : 2017-07-27 发布单位 : 文史学习委 点击数:
        7月14日,参与今日长征路考察活动的政协委员,来到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镇九龙村。在这里,听82岁的老人北品柱讲述一对银耳环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
  北品柱是禄劝县检察院的退休干部,曾担任过副检察长,他的母亲王福英就是这对银耳环的主人。那是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后,来到禄劝县九龙镇九龙村一带,准备继续前行,横渡金沙江。等候渡江之际,在这里短暂停留了一两天时间。红军到九龙,受当时国民党当局宣传的影响和地主豪绅的恐吓,好多人头天就跑到山里躲藏起来了,只有极少数胆子大的人没有躲藏,北品柱的母亲王福英就是胆大没躲的一个。
  其时,王福英才35岁,胆子大,也颇有见识。那些胆大没有去躲的群众,初次见到那么多红军,还是难免有些胆怯,只不过是远远地看着,不敢近前。而王福英却径直走到红军中间,主动与战士们攀谈。红军战士本来就和蔼可亲,见到少数民族群众,总是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还四处贴标语、搞宣传,军民团结亲如一家。这样一来,王福英真的兴奋不已。她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红军请到屋里住,还帮红军打水、做饭、洗衣、缝制干粮袋,忙得不亦乐乎。两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红军马上就要走了,出于感激,临走的时候,一位红军干部拿出一对闪闪发光的银耳环,郑重地递给王福英。她说什么也不肯要,“嫂子,拿着吧,这是我们红军的一点心意!”说着,那位红军干部把耳环塞到王福英手上就追赶部队去了。手捧红军送的这对银耳环,王福英心里很是不安。她总认为,自己为红军做的还远远不够,但红军的这片心意,确实令她感激不已,以至于红军大部队走远了,她还一个人呆呆地站在村口,眼睛盯着红军远去的方向……
  红军部队刚刚离开九龙,第二天,国民党九龙区区长、恶霸地主李瑞庭就带领全区乡保长和保丁,挨家挨户捉拿红军伤病员,随后,又把12名红军伤病员驱赶到九龙区公所附近深不见底的落水洞旁,逼迫12位红军战士跳洞身亡。这把好多人都吓坏了。王福英得了红军送的一对银耳环,自然不敢声张,甚至连其他亲人都不敢说。但她说什么也舍不得,这可是红军送给她最好的纪念品啊。于是,她用红绸布把耳环包了一层又一层,置于箱底,从不示人。直到1972年,当地政府公开征集红军文物,王福英老人才把这对珍藏了40年的银耳环捐献给政府。现在,这对银耳环就珍藏在禄劝县博物馆。当时,政府还专门给她颁发了一张奖状。说着,北品柱老人从箱底里翻出了这张奖状,这是一张40多年前常见的普通白底红框黑字奖状,保管得太好了,一个小皱都没有。上面这样写道:“一九三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我县。次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又经我县,播下革命火种,留下珍贵的实物资料,这是革命的宝贵财富,是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王福英同志在征集红军长征实物资料工作中,献出红军遗物的银耳环壹对,为保护革命文物作出贡献,特此奖励,中共禄劝县委员会、禄劝县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这是我妈妈最珍贵的遗物,也是我们北家的传家宝呢!”北品柱告诉我们,政府发给她的这张奖状,母亲特别珍视,就像当年她老人家保存红军送给她的那对银耳环一样,一直珍藏于箱底。在捐献的时候,政府工作人员还特意把这对银耳环拍照。王福英1993年逝世后,北品柱遵照母亲的遗嘱,又把这张银耳环的照片与母亲的遗像镶嵌在一个精制镜框里,供奉在堂屋正中央的“神龛”上。见我们是专程探访今日长征路的,老人连忙从墙上取下镜框,笑呵呵地捧着让我们拍照,脸上写满幸福与自豪。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