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市委召开村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分析前段村民服务中心和“益村”平台建设情况,部署后段建设工作。市委书记胡忠雄强调,推进村民服务中心和“益村”平台建设,既是基层治理结构的创新,也是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举措,更是惠民利民的“良心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切实把责任担起来,把压力传下去,把平台建设好。推进会由市委副书记黎石秋主持,市委常委、副市长彭建忠,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俊峰讲话。
201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全市1184个村民服务中心打造成集村务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电子村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多来,按照“基础在建、关键在管、核心在用”的整体思路,硬件设施、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建设同步推进,线上线下两大平台同步发展。至11月9日,全市1184个村民服务中心已有298个投入运营,255个完成装修,631个正在建设。市委市政府与58农服深度合作,“益村”平台建设有明显进展,线上“益村”APP已基本成型,将于11月底开展内测,线下已建成“益村”服务站点8个。
推进会上,58农服公司CEO黄志光先生介绍了“益村”平台研发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需要解决的事宜;资阳区、南县分别介绍了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推进电子政务的经验。各区县(市)、市直有关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和工作实际,就任务要求和经费保障等作了表态发言。
胡忠雄指出,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集聚力量,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升级,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管理机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便民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便民服务成效逐步显现。从目前的情况看,村民服务中心和“益村”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设、管理、运营、推广还存在不少问题,任务仍然艰巨,工作任重道远。
胡忠雄强调,推进村民服务中心和“益村”平台建设,既是基层治理结构的创新,也是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举措,更是便民利民的“良心工程”,各地各级必须高度重视,把责任落地落小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老百姓的期盼。把服务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老百姓的绝大部分事情都能在家门口办成,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共产党人服务群众的宗旨所在。建设村民服务中心,就是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资金、人员、数据是保障村民服务中心建设线上线下顺利推进的关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搞好资金保障,及时准确的加快数据信息采集工作,选好配强村级便民服务员和乡镇全程代办员,抓好相关业务的培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推进村民服务中心和“益村”平台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来抓,把建设经费、人员力量、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要加强督导检查考核,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要上下协同、部门联动,要实行市、县、乡、村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监督考核的管理体制,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把村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应尽职责来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报道工作。
市直相关单位及“益村”平台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各区县(市)委书记、专职副书记、组织部长等参加会议。
作者: | 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