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实施,特别是生态红线的划定,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就业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益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瞿海14日接受中国网专访时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区域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区人民利益,建议尽快建立和实施洞庭湖生态补偿制度。
瞿海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跨湖南、湖北两省,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素有“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的美誉,担负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益阳市全域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目前,益阳市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共计12处。其中自然保护区5处,总面积1955.20平方公里;森林公园5处,总面积1771.55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2处,均为省级,其中桃花江风景名胜区覆盖桃江全境,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梓山湖水利风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
近几年,国家和湖南省在生态建设方面给予了益阳市大力支持,仅生态补偿资金就达1亿多元,各种生态工程有序推进。大通湖良好湖泊保护国家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包括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饮用水源保护、生态安全调查及监管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
安化县柘溪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015年度批准实施后,实施了饮用水水源地标志建设,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栏建设,水上漂浮物打捞等工程。
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进行了水环境治理“十大工程、五大专项行动”,关停整顿了一批污染企业,“禁养区”畜禽养殖退养130多万平方,矮围网围网箱退出20多万亩等。
瞿海表示,这些重大举措的推进实施,对于洞庭湖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实施,特别是生态红线的划定,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就业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
为更好地推动区域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区人民利益。瞿海有五方面建议尽快建立和实施洞庭湖生态补偿制度。
一、拓宽补偿范围。将关停的涉重金属企业、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洞庭湖区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节能减排项目,以及洞庭湖流域的畜禽退养、网箱养殖退出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两区三园”纳入生态补偿的范围。将益阳市纳入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将矿山的环境治理和土壤生态修复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等。
二、拓展资金渠道。建议生态补偿以国家补偿为主,省里适当补助,鉴于市、县等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湖区老百姓由于生态保护所牺牲的正常的生产活动应当由国家予以适当补偿,建议国家建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补偿老百姓因生态保护带来的损失。
三、创新补偿方式。补偿方式包括财政支持、项目投入和市场运作等。建议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公共财政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湖区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替代产业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民生保障项目以及生态移民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生态产品的价格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交易制度,建立生态权益置换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补偿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发行国家中长期洞庭湖生态补偿建设债券等。
四、加大对困难地区财力倾斜力度。益阳市境内洞庭湖水域面积大,涉及补偿对象多,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属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市。益阳财政仅仅是吃饭财政,只能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个别重点支出的需要,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五、加强法制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国家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台有关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洞庭湖地区生态补偿的类别、范围、标准、以及保障措施。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强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协调、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作者: | 秦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