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是党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人民政协为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大决战中,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主动担当,砥砺前行,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两年来,他们用真情履职尽责,用汗水书写答卷,脱贫攻坚战场上,处处有政协委员的身影,处处体现了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至2017年10月,全市政协系统共帮扶困难农户2105户,助学1009人,帮助解决就业984人。这还不包括市政协重点帮扶的4个贫困村的帮扶情况,正是这一连串的数字与事实,处处彰显出强大的政协力量。
融入主战场
早在2015年12月下旬,政协益阳市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主席黄加忠就明确提出,脱贫攻坚要成为2016年全市政协工作的重点、广大政协委员的重要任务。正是黄加忠的这一提议,会议期间,市政协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投身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并作出了在全市政协委员中广泛开展“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的决定。2016年1月底,市政协正式出台了《“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把履职工作的重点,转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2016年4月22日,省政协召开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在全省2万名政协委员中,广泛开展“三个一”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即:每一位政协委员,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完成学业,结对一个贫困家庭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家庭一名成员解决就业。6月8日,省政协又发出了《致全体委员的一封信》,再一次吹响了政协委员助力脱贫攻坚的号角。市政协明确要求,全市各区县(市)政协,通过“以一名主席会议成员,带若干个委员学习活动小组,对口联系一个贫困村”的形式,推动委员参与“三个一”扶贫行动;把“三个一”行动与“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市政协还明确要求,每一名政协委员,都要根据“三个一”的要求,选择一项以上,作为精准扶贫任务。市政协进一步完善了委员履职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以市政协各委室、各区县(市)政协、各委员学习活动小组为单元,进行扶贫成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重要指标;在严肃换届纪律的同时,把委员参与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情况,列为履职和连任的硬性指标,政协委员参与“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与否及相关情况,作为履职考核和换届时是否连任的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此后,黄加忠还反复强调,是否参加脱贫攻坚作为换届时是否连任的“一票否决”硬性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在当年换届工作过程中,正是这把硬尺子,否决了30多名益阳市第六届政协委员的提名资格,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2017年1月召开的政协益阳市六届一次会议上,黄加忠再一次向全市政协委员发出与全市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同时还明确提出,要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安化的脱贫。随即,市政协六届二次主席会议又确定,组织全市政协委员,在安化深入开展以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重点的扶贫助学行动。一年来,市政协安化扶贫助学活动持续开展,数百名贫困学子因此受益。黄加忠明确要求,政协委员参与脱贫攻坚是2017年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政协机关包点驻村的4个贫困村,2017年底必须按规定要求如期脱贫摘帽。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到2017年11月,市政协的4个重点扶贫联系点都已基本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准备接受考核验收。
带头作表率
市政协对广大政协委员的要求如此,主席会议成员更是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奔赴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
因为市委对市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已有统一安排,2016年市政协开展“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活动,不另外选点。市政协主席黄加忠和副主席胡捷牵头联系赫山区兰溪镇龙荣村;时任市政协副主席梅敏亚牵头联系南县茅草街镇福兴村(2017年起市政协副主席王令波、高德文也参与其中共同负责);副主席徐德华牵头联系赫山区泉交河镇石林村(2017年该村更名为新林村);副主席李长庚联系赫山区岳家桥镇洗澡坪村;副主席卜铁洪牵头联系南县浪拔湖镇诰封嘴村(2017年该村更名为陈家岭村);副主席黄仲书联系桃江县松木塘镇竹山村;副主席曾斌联系资阳区新桥河镇黄甲山村;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吴宏斌联系大通湖区金盆镇增福村(仅2016年,2017年起改由副主席邓曙光联系沅江市阳罗洲镇大中村);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夏宏宇联系桃江县武潭镇汤家锻村(仅2016年)等贫困村。市政协机关则重点帮扶龙荣村、福兴村、陈家岭村和新林村等4个贫困村。
为确保脱贫攻坚成效,市政协机关组建了4个重点帮扶贫困村工作组,2016年、2017年,市政协每年从办公经费中挤出80万元,用于4个定点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每个村每年20万元。
赫山区兰溪镇龙荣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初开始,黄加忠、胡捷和市政协办公室、市政协经科委联系的50多名政协委员,到这里驻点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黄加忠已深入该村调研或现场办公近20次。50多名市政协委员,多次到村上访贫识贫帮困。黄加忠、胡捷率领委员深入龙荣村走访调查,悉心识别,认定龙荣村有41户特别贫困户。面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都难以自理、上不起学等种种困难。如何帮助这些特别贫困对象摆脱困境、脱贫致富?怎样才能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上学?黄加忠等同志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像龙荣村这样典型的湖区贫困村,资源缺乏,特困家庭要实施产业扶贫,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为解决问题,黄加忠提出,扶贫帮困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村、因户施策,只要能够达到扶贫效果,好的方式方法可以先行先试。正是这一创新思维指导,龙荣村很快推出了“特别贫困家庭10年托底帮扶”“扶贫助学5年行动计划”和“双百工程”等一揽子创新举措。“特别困难家庭10年托底帮扶”,就是在根据这些贫困家庭的具体贫困情况,每一个月给予适当解困资金帮扶,帮扶时间为10年。“扶贫助学5年行动计划”,就是针对龙荣村比较贫困的家庭存在子女上学困难的实际情况,由扶贫工作队筹集资金,分阶段发放扶贫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的部分困难。“双百工程”,就是连续在两年时间里,分别投资百万元以上,用于渠道清瘀整修和土地整理。这些办法措施,在当时看来,确实与上级规定要求有些不适应,尤其是与上级明确规定要求的“产业扶贫”不符,一些同志因此担心,脱贫验收会遇到困难,扶贫只能按规定要求办。但黄加忠等负责同志力排众议,坚持先行先试。结果,这些办法措施,很快得到龙荣村干部群众的认可。两年多来,黄加忠牵头的扶贫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对全村41户重点贫困户实施了“特别贫困家庭10年托底帮扶计划”。号召政协委员捐资35万元,启动实施了“扶贫助学5年行动计划”,每年分别帮扶贫困家庭在校中小学生1000元、1500元、2000元,解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燃眉之急。到2017年11月,“双百工程”项目已基本竣工,其中渠道清瘀疏浚工程在完成原定计划任务外,还另外增加了1000米渠道的清瘀疏浚。“双百工程”的超计划实施,使该村绝大多数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受到龙荣村百姓的普遍好评。
在大胆创新脱贫攻坚方式方法的同时,黄加忠等市政协领导还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帮助龙荣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16年6月4日,2017年8月初,市政协还联合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单位,在龙荣村连续两次开展了大规模的义诊活动,义诊村民600多人次,免费发放了价值5万多元的药品。
龙荣村村民邓伟军一家是黄加忠的结对帮扶贫困对象,邓伟军本人腿脚残疾,妻子身体也不好,丧失劳动能力,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4岁小女孩。为帮助邓伟军一家早日脱贫致富,黄加忠主席已连续10多次到邓家访贫问苦,与邓伟军一家人共同研究脱贫致富的办法措施。先是指导帮助邓伟军在当地一家建材厂找到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继而又帮助邓家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帮助邓家巩固脱贫并实现致富,2017年,黄加忠又相继指导帮助邓家开挖了一口鱼塘,并资助鱼苗款。随后,又帮助邓家联系鱼苗、饲料。到2017年11月,邓家已达到脱贫标准。
在全力抓紧抓好龙荣村脱贫致富的同时,黄加忠还时刻关注着市政协牵头负责的其他几个贫困村的驻点帮扶。2015年至2017年,黄加忠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务求实效,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政协的爱民情怀。在具体扶贫措施上,更要从实际出发,不搞花架子,莫作表面文章。2017年8月,抗洪抢险刚刚告一段落,黄加忠又分别下到市政协具体负责的其他3个扶贫联系点考察指导工作,为驻点工作队的同志们鼓劲加油,强有力地推动了市政协各个扶贫攻坚联系点的工作。
南县茅草街镇福兴村,是市政协机关的重点扶贫攻坚村,市政协主席会议特邀顾问梅敏亚率队驻村精准扶贫。2016年以来,梅敏亚、王令波、高德文等负责同志,已先后20多次专程到这里访贫、识贫、扶贫,市政协文教卫体委所联系的51名市政协委员,经过访贫识贫扶贫三个回合的工作,确定了福兴村的116户、390人为重点扶贫对象,拿出了具体帮扶办法措施;共投入38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村民服务中心、通村公路桥涵、渠道疏洗、农电变压器改造等六大建设项目;累计投资440万元,已完成小型土地整理、420亩废弃水池复垦、光伏发电等六大产业扶贫建设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由2015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5万元,2017年起,每年可望增至10万元以上。2016年12月12日,市政协又组织政协委员以及文艺、科普、市中心医院、益阳亚东康复医院等界别、单位的专家和志愿者近100人,为村民送上一台精彩的花鼓戏,并为村民义诊近千人次,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800多人次。结束时,几位农技专家还被村民“扣下”带回了家。2017年春节前夕,市政协又一次组织益阳的20多名书法家,到该村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委员们因此被村民称之为“福兴村的福星”。
南县浪拔湖镇原诰封嘴、今陈家岭村,是益阳北端的偏僻湖区村。在市政协副主席卜铁洪带领下,市政协人资环委及所联系的政协委员到该村定点脱贫攻坚。先后共投入70多万元,用于该村产业扶贫。组织远在益阳的竹凉席加工企业,把编织竹凉席的原料运送到村上,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上举办竹凉席编织培训班,组织村上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集中或分散在家从事竹凉席编织。通过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目前,能够熟练掌握竹凉席编织技术的村民,年增加收入2万元。工作队还帮助村民发展稻虾套养140亩,其中,17户贫困户稻虾套养70亩,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400元。2016年下半年,又启动了土鸡养殖产业扶贫。最近几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陈家岭村还相继启动了电力扩容、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土地整理等10大扶贫建设项目。整修村级公路3条7.3公里,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00万元,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陈家岭村绝大多数村民已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林村,是市政协副主席徐德华牵头的重点脱贫攻坚村,市政协提案委、社法委参与。参与者自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就把新林村的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经过精准识贫后,政协委员在新林村开展了一次大型的扶贫助学公益活动,资助全村42名贫困家庭学生每人1000元,其中,两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4000元,共计资助48000元。他们从新林村的村情实际出发,确定养殖龙虾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与资阳区过鹿坪驻港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开辟了龙虾养殖基地50亩,一期投入30万元,当年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扶贫工作队还积极争取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益阳电业分公司、市水务局、市公路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相继启动了电力变压器扩容、村级公路建设两大扶贫建设项目。投资150多万元的村民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还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文化走廊、卫生室、农家书屋等配套工程。到2017年初,新林村已成为益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贴心大帮扶
市政协的模范带头,带动和影响了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参与扶贫攻坚的激情。全体政协委员参与“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和“三个一”扶贫行动的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了。根据市政协的要求,参与扶贫攻坚的委员,主动借助政协界别专业优势,提供政策、技术、管理经验,注重智力帮扶,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职务委员则充分发挥所在单位的职能优势,为帮扶的贫困村争项目、争资金。企业委员主动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对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力度,为贫困村打造脱贫致富产业。
为更多更好地组织政协委员参与“三个一”活动。市政协从全市13.6万户在册贫困户中,筛选出2128户,由政协委员与之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的对子,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帮扶格局。各级政协组织主动作为,与当地村支两委的同志们一道,出主意,想办法,寻找脱贫致富之路。
安化县政协将22名企业委员组成4个帮扶小组定点帮扶贫困村,组建6支政协委员服务队送医送学送科技下乡;桃江县政协组织委员与贫困对象签订“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意向卡”,对1132户困难农户进行帮扶;市政协群团组的委员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残疾人参加培训,帮助6名贫困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岗位。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刘方军,自2015年底与安化县马路镇六步溪村贫困户谢移富结成帮扶对象后,多次到谢家访贫问苦,千方百计帮助谢家脱贫致富。2017年初,针对谢家的实际情况,动员他们发展养殖业,买了两头仔猪,送到谢家,并提供技术指导。谢移富儿子刚上初中就因为贫困而辍学。刘方军与市工商联的其他同志一道,连续两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其儿子复学。还与益阳高级技工学校联系,将他儿子送到该校就读,免除了学杂费,刘方军还先后两次送去2500元生活费。就读几个月后,刘方军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与相关企业联系沟通,让这个孩子进入校企联办的汽车保养专业培训班学习,并免除了该专业3万元的学费,毕业后可以直接到联办企业就业。这样一来,谢移富一家因此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赫山区政协委员陈游,积极响应省、市、区政协关于“三个一”扶贫行动的号召,2017年上半年,主动与赫山区龙光桥街道石笋学校联系,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与该校两名贫困学生交朋友、结对帮扶。当年,他分两次,分别向这两位贫困学生资助了两千元学杂费。下半年开学前夕,陈游又把其中一位考上了箴言中学的贫困学子接到家里做客,再一次来到石笋学校看望另一位结对帮扶的小学生。陈游还当面承诺,只要有需要,他将长期帮扶,直到他们完成学业。2017年10月6日,益阳日报以《一位政协委员与两名贫困学子的情缘》,报道了陈游扶贫助学的事迹。
……
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
精准扶贫,大决战正在进行中。
力量正在汇集,担当永在路上。
2017年,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在新一届市政协的坚强领导下,更多更好地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打好主动仗,用正在行动继续书写脱贫攻坚的又一份温暖答卷。
作者: | 谭绍军 李保 黄恒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