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助推解决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政协为人民,这是一个既老又常新、既朴实又有深刻蕴含的课题。2013年,本届浙江省政协开局之年,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代表新一届省政协常委会,明确提出了“坚决维护核心、紧紧围绕中心、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开展“系列民生”履职工作。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形成了“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和一年一次的“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月活动等“系列民生”履职工作品牌,有效发挥了政协优势和委员主体作用,对群众的诉求对焦更准,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服务群众做得更实。
“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为民生协商议政
顾名思义,“民生论坛”的名称让人一目了然明白这个论坛的聚焦点:民生。省政协自2013年创设民生论坛起,至今年6月已经举办了23次。创设初期为一季一次,2015年起改为一月一次,增加了频度。论坛融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一体,促进了一批民生工作的解决。论坛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从组织方式到工作机制日臻完善,形式灵活,实效明显,影响扩大,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中共浙江省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翻开2016年1月11日的浙江日报,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整版的篇幅刊登引人关注,其中第10条“完善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对举办周期、选择内容、部门回应、情况报送等均作了清晰的规定。而以省委办公厅1号文件形式印发的2016年度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协商工作计划,今年民生论坛所要关注的民生主题一一在目。
这些议题切点小、关联广,紧扣省委、省政府当年民生工作重点,突出当前人民群众关心和舆论关注的热点。省政协相关专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末,省政协工作机构通过发函、座谈、走访、媒体公告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选择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作为民生论坛的议题,认真梳理次年度民生论坛协商议题,经主席会议审议,报省委常委会确定,纳入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每次论坛主题提前公告,省政协委员自愿报名参加,邀请部分界别群众代表参加;根据议题需要,省政协邀请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论坛,听取意见建议,并现场回应发言……这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机制,确保了民生论坛的常态化运作。
今年上半年,民生论坛已经关注了中医药产业、P2P监管、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与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等话题,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等一些民生热点议题,也将在下半年陆续在民生论坛上进行协商讨论。“民生”,在这里真正成为最“热”的关键字。
“这个平台很好,感到政协离我们很近。”曾参加论坛的界别群众代表沈继荣深有感触。
近年来,民生论坛还进一步探索进部门、进农村、进社区等现场协商新形式。今年3月18日,民生论坛首次进校园现场,围绕“校园餐饮卫生和质量”协商议政。
民生论坛务实高效的协商机制,受到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欢迎,也受到有关部门好评。省政协机关工作人员介绍,除非有特别要务安排,省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一般都会主动到会听取协商意见。据统计,民生论坛自创设以来到今年6月,除了省领导,参加过民生论坛的省直部门负责人有150多人次,省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有1000多人次。
每期民生论坛结束后,省政协办公厅和相关专委会及时将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整理成一份“情况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截至今年6月,民生论坛举办了23期,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批示25件次。省直有关部门也十分珍视这些很接地气、实在实用的意见建议,积极促进协商成果的转化,推动了一批批民生事项的落地见效。
“六送下乡”“两走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怀揣为民服务的真情,每年5月,浙江省政协委员的身影活跃在浙江一些偏远山乡海岛。“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月活动,既是委员施展才华、服务群众的舞台,又是委员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促进履职的重要渠道。
“服务上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坚持聚焦基层党政和人民群众所需所求,更好体现实际实在实用实效。”今年5月,乔传秀再次作出部署要求。这标志着,本届省政协持续第四年的“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月正式启动。
“今年的活动月,委员名家多,服务项目多,受益群众多。为做到实际实在实用实效,我们各个牵头联系的专委会和参与的委员都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大家都是蛮拼的!”省政协一位专委会负责人的寥寥数语,道出了今年活动月的特点,也道出了相关专委会和委员们的精神风采。
委员和专家根据各自特长技能,加入“六送下乡”“两走进”的一路路小分队,走山乡、登海岛、进学校、到企业、入田间……脚沾泥土,成果满满:“送科技下乡”积极助推景宁畲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金奖惠民茶”和海岛农林、水产养殖等技术项目落地,并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送医疗下乡”服务的人群,既有预约前来问诊的普通群众,也有敬老院的高龄老年人,还有老劳模、老党员;“送文化下乡”由省内知名书法家对基层书法爱好者授课指导,建立委员牵头的歌唱免费培训基地;“送教育下乡”协调省城的院校与偏远山乡的学校结对,在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规划、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灵活务实、供需对接的服务,极大提升了委员服务基层的实效。“送法律下乡”活动中,针对基层即将换届的实际情况,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将村级依法自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开到县、村两级,还选择当地赶集日,在农村集贸市场摆摊设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民间借贷、企业税收、土地安置、工伤认定……一个个与企业发展、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现场人气爆棚;“送体育下乡”活动中,吕林、王琳、周苏红等一批奥运冠军为当地体育老师、中小学特长生以及体育爱好者作现场指导。
委员下乡,并非来了就走,而是与当地结下了亲、结下了缘。
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大宏在2013年赴嵊泗的接诊中结识了两位病人,因为他的牵线搭桥,两人先后到杭州继续治疗,与“张医生”的关系像亲戚一样,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省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针对磐安红茶产业劳动力紧张等问题,自2015年起跟踪当地一家茶场试行机采机制、产品结构调整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年后,茶场生产效率提升4倍,产品价格翻一番。
这样的委员还有很多很多……
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不仅是“送下”,也是“汲取”。连续四年参加“送科技下乡”的金爱武委员有个深切的感悟,走进基层才能更懂得感恩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走进”才能真正地让基层群众感到政协委员离自己距离很近、联系很紧、感情很深。
政协履职为民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今,通过一个个务实高效的履职平台和载体,委员们履职为民的热情和责任感更加高涨。政协委员正是因有了这样的政治氛围而智慧层出不穷,浙江省政协工作正是因有了这样的政治氛围而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