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六届三次全会专题 > 大会发言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者:曾少婵 发布时间 : 2019-01-09 发布单位 : 益阳市政协 点击数:

说到看病就医,估计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想,却又总是无法逃避,可以说看病就医问题已经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怪象也使这个民生问题矛盾凸显。具体为:一是一号难求。老百姓一生病,就千方百计往大医院挤,医院越建越大,患者却越来越多,即便网上挂号也要等上好多天。二是一诊太短。一个门诊一天排队就诊上百号人,医生不可能在一个病人身上花太多的时间。特别是大医院,检查完了之后,当天看病的医生可能下午或明天都不当班,看个结果还得重新挂号看医。三是一病难治。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等长慢病日趋增多,且都无法有效根治。更有甚者,一个普通感冒,也是住院数天,花费上千。四是一病就贫。虽然早在2008年,我国就全面实施新农合,先后推出了药品零利润等系列医疗改革举措,老百姓普遍受惠,但由于治疗费用的迅速攀升,一场病动辄花费数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也屡见不鲜。我市因病致贫比例为72%,远高于全国44%的比例和全省53%的比例。

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有群众追求健康而小病大治等原因,但究其根源,在于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薄弱,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严重缺乏,有的甚至连个主治医师都没有;在于部分医生职业操守的不正,普遍存在对就诊群众不热情、不细致,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在于医疗卫生机构保障的不够,特别是公立医院未纳入全额预算,有的负债率高达90%以上,病人便成了间接买单者。

事实证明,只有建设强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真正确保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真正建设好健康益阳。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医疗投入,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有保障

要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需要市、县两级政府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医卫人员待遇、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采购、运行维护等纳入预算,给予全额拨款。全面核实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性债务,适时启动债务化解,杜绝新增债务,减轻基层医疗机构负担。认真研究中央政策调整,积极包装、申报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大幅降低医疗服务收费,逐步实现免费医疗,让群众不再因沉重的医疗负担致贫,从而拥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

二、提升医疗水平,让老百姓看病就医能放心

要解决一号难求等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分级诊疗,这就需要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基层医技队伍,让群众放心就近治疗。因此,要加大在岗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大乡镇医院临床医生定向培养力度,加强益阳医专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参照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制度,根据各区县(市)农村卫生院的工作需求,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全科型的临床医生。大力吸引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加大送医下乡的力度,建立市、县医院专家定期送医下乡制度,精心指导乡镇医院医生提高技术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可看“专家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改善医患关系。精简医疗机构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尽量把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放到医疗技术服务一线。优化绩效分配机制,彻底打破与诊治费用挂钩的绩效体系,实行工作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考量,让真心扎根农村、真情服务群众的医技人员得到应有的待遇。

三、强化医疗防控,让群众看病就医少发生

群众最期盼的不是有病能治好,而是无病可治。解决全市近500万群众的健康问题,不是靠打针吃药,而是靠预防为主。因此,要健全基层防控体系,特别是加强村级卫生服务建设,使其有能力担当预防、康复、医疗、保健、健康教育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重任,打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防治结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多指导、督促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长慢病的联防联控,遏制长慢病增长。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等政策,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